常見幾種引起豬瘸腿站不起來的病癥及治療方法
2024-04-16
青島中仁動物藥品有限公司
中仁動藥
1、鏈球菌病
病癥:
發病豬腿部病變部位腫脹,豬跛行或臥地不起,常見病豬用前肢在地面爬行,沒有喘氣、咳嗽癥狀。
治療方案
本病可通過藥敏實驗選擇敏感藥物,一般對強效磺胺類、頭孢類、青霉素類等。對于關節腫大的豬:頭孢噻呋+氟尼辛葡甲胺,混合肌肉注射;有神經癥狀的豬:用磺胺間甲氧嘧啶,首次要加倍。由于豬鏈球菌病極易產生耐藥性,因此治療時用藥劑量要足,療程要夠,可考慮輪換用藥和聯合用藥的方法。全群拌料預防治療: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+阿莫西林,拌料一周。
2、副嗜血桿菌病
病癥:
1)跛行、站立困難,甚至癱瘓;
2)除此之外病豬有喘氣、咳嗽癥狀;
3)腿部病變部位發生關節腫大;
4)發病豬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死亡率很高。
治療方案
本病對氟喹諾酮類、頭孢類、青霉素類、四環素類等藥物相對敏感;
個體注射給藥:立即隔離,頭孢噻呋鈉+恩諾沙星注射液肌注;
對關節腫脹嚴重的豬:頭孢噻呋+氟尼辛肌注。
全群拌料預防治療:恩諾沙星+克克西
3、豬丹毒
病癥:
豬丹毒的癥狀可分為急性型、亞急性型、慢性性3種情況,分別表現為:、
急性型:常見,精神不振、體溫42—43℃不退,以突然爆發,死亡高。不食、嘔吐,結膜充血,糞便干硬,附有粘液,小豬后期下痢。耳、頸、背皮膚潮紅、發紫。臨死前腋下、股內、腹內有不規則鮮紅色斑塊,指壓退色后而融合一起。常于3—4天死亡。
亞急性型(疹塊型):病較輕,1—2天在身體不同部位,尤其胸側、背部、頸部至全身出現界限明顯,圓形、四邊形,有熱感的疹塊,俗稱“打火印”,指壓退色。疹塊突出皮膚2—3毫米,大小約1至數厘米,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,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。口渴、便秘、嘔吐、體溫高,也有不少病豬在發病過程中,癥狀惡化而轉變為敗血型而死。病程約1—2周。
慢性型: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轉變而來,也有原發性,常見關節炎,關節腫大、變形、疼痛、跛行、僵直。潰瘍性或椰菜樣疣狀贅生性心內膜炎。心律不齊、呼吸困難、貧血。病程數周至數月。
1)豬丹毒的慢性型病例主要表現為關節炎。
關節炎可以侵害一個或多個關節,主要發生于保育豬(也可見育肥豬)的后肢踝關節、后肢膝關節以及腕關節。
2)患豬食欲降低、全身僵硬、跛行、不愿活動。為了減輕疼痛,經常將重心從一條腿轉向另一條腿,四肢可能收縮于腹下。
3)呈現一種弓背的姿勢,不愿站立或根本不能站立。
治療方案
豬丹毒比較敏感的藥物包括青霉素類和頭孢類,可以選擇在發病早期注射頭孢噻呋或恩諾沙星,并在發病豬群飼料或飲水中添加30%阿莫西林進行預防和治療。
4、口蹄疫
病癥:
1)病豬體溫升高,蜷腿而臥,不愿走動,跛行。
2)檢查時發現蹄部有水皰。最初蹄冠部皮膚發白,出現水皰,然后迅速擴展到蹄后部的球節處,繼而延伸到蹄叉,發生水皰之處表現為深紅色斑塊和破潰。
3)此時病豬經常躺臥或跛行,膝蓋、關節等處會有明顯外傷。
治療方案
1)封鎖豬場,豬場全面用德普金碘消毒,1天1-2次。
2)群體控制繼發感染:飼料中扶正解毒散+阿莫西林+利高桿泰;或芪貞增免顆粒+阿莫西林+利高桿泰;
3)用德普金碘涂抹患處,欄舍應保持干燥清潔,有利于病灶愈合。豬鏈球菌,副豬,豬丹毒,口蹄疫這四種病是最常見引起豬站立時疼痛,導致豬不敢站立。
5、寄生蟲
病癥:
1)寄生蟲在豬體內大量繁殖導致機體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,從而引發豬腿瘸或癱瘓癥狀。
2)還會造成病豬皮毛蓬亂、生長極度緩慢。
治療方案
寄生蟲引起的豬腿瘸治療方法是及時使用驅蟲藥,驅體內外蟲,瘧原蟲,并給豬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,加快其膘情的恢復。
6、飼料鈣元素缺乏
病癥:
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省養殖成本往往會選擇自配料,而自配料搭配把控不好,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充足。例如飼料中添加過多的麩皮,而麩皮中鈣的含量極低,飼料中鈣的含量不能滿足豬正常生長的要求,從而造成缺乏而發生豬腿瘸病。
治療方案
飼料鈣缺乏的治療方法是,及時調整日糧營養要平衡。給病豬注射氯化鈣注射液,或注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,也可在豬的飼料中添加魚肝油。
關鍵詞:
上一篇:
下一篇: